最新消息

分享

2016.07.11
高畫質多媒體介面HDMI (High Definition multimedia interface)的介紹

高畫質多媒體介面HDMI (High Definition multimedia interface)是一種目前衰減率最低傳輸效果最好的線材之一,可以傳送未壓縮的音訊及視訊訊號,簡化安裝的難度。早期影像跟音效是分開傳輸的,導致需要大量線材,造成安裝不便,也不美觀。經過了數十年的發展和演進,HDMI介面已經被廣泛應用在平面電視、數位相機/攝影機、高畫質多媒體播放機、投影機、PC、手機、平板電腦、車用電子設備等非常多的領域,成為消費電子設備中不可缺少的影音介面。然而HDMI線價差大,也較為昂貴,線材品質,無法從外觀辨別,常常讓消費者不知如何選購,其實只要有一個HDMI測試儀器,即可以很方便的進行線材品質的驗證。目前也發展出各種類型,來因應不同使用者的需求。簡易型HDMImapperHDMI Cable Tester:適用於影音器材中最常見的HDMI A type;模組型INNOTEST HDMI:適用於HDMI, Mini HDMI, Micro HDMI,所有通用規格均已涵蓋,主機可再搭配其他連接器,測試其他種類線材,相當具有彈性,是市面上少見的創新設計;整合型Test-i Pro:整合市面上所有通用連接器規格,包括HDMI, Mini HDMI, Micro HDMI及其他種類連接器規格,C/P值相當高。

 

19pin是目前的標準,每一個pin對整體傳輸品質和穩定性都非常重要,線材也以純銅為佳,某些線材會為降低成本,採用不足pin數,雖然訊號一樣能傳送、接收,但會導致傳輸不穩定,且傳輸距離也會受到影響,長期使用,可能會造成設備損耗嚴重,影音效果不如預期,建議還是找可信賴的廠商選購並且確認線材經HDMI測試儀器驗證,會更為安心。

 

HDMI標準如何制訂?

HDMI標準是由Hitachi、Panasonic、Philips、Silicon Image、SONY、Thomson、Toshiba等七家公司共同制定,七家HDMI創始會員在完成HDMI 1.4b標準制定後,認為需要注入更多的會員夥伴持續針對HDMI未來需求進行標準制定,加上七家創始會員多半來自消費性電子產品領域,他們認為需要有更多不同業界的聲音加入,故於2011年10月成立HDMI論壇進行標準制定。目前HDMI論壇有88家成員,囊括消費性電子產品、PC、智慧型手持裝置、量測設備、半導體業者,並由88家會員投票選出11名董事會成員,由他們負責管理以及負責HDMI論壇的營運。目前HDMI標準已經發展到2.0版。

 

HDMI版本功能比較

HDMI最早的介面規範HDMI 1.0於2002年12月公布,1.1版本於2004年公布,1.2版本於2005年公布,1.3版本於2006年公布,1.4版本於2009年公布,最新的2.0版本於2013年公布。每一次版本更新都是為了擴大應用範圍,增加功能,提高速率的實現。

 

HDMI版本規格比較


 

HDMI介面的種類

HDMI共有五種介面,實際上運用的僅為其中四種,分別是:

• HDMI A Type
總共有19 pin,是影音器材最常見的HDMI接頭規格,相當於DVI Single-Link傳輸。A type的插頭內部接腳呈環狀排列,標準規定外觀尺寸的誤差要控制在相當小的範圍內(0.05mm),以保證良好的接觸性。

• HDMI B Type
總共有29 pin,可傳輸A type兩倍的TMDS資料量,相當於DVI Dual-Link傳輸,用於傳輸高解析度圖形(WQXGA 2560×1600以上)。但因為傳輸TMDS時工作頻率必須提高至270 MHz以上,而在HDMI 1.3的IC出現之前,大部分設備只能穩定在165 MHz以下工作,所以此類介面未應用在任何產品中。

• HDMI C Type
稱為Mini HDMI,總共有19 pin,可以說是縮小版的HDMI A type,但腳位定義有所改變,主要是用在攜帶型裝置上,例如DV、數位相機、攜帶型多媒體播放器等。

• HDMI D Type
也稱為Micro HDMI,共有19 pin,腳位定義有所改變,介面比Mini HDMI縮小約50%,可為相機、手機等攜帶式裝置帶來最高支援1080p的解析度及最高支持5GB的傳輸速度。

• HDMI E Type
共有19 pin,多用於汽車產業,1.4版本才首次於市場出現。E型接頭設計對環境的要求特別嚴格,接頭互相連接時要注意耐震、防潮、溫差變化、噪音干擾等,因為車上的環境不如住家安定,所以在HDMI的各類型接頭中這是唯一有interlocking互鎖的結構。

 

 

資料來源:

維基百科

音響共合國